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產業家(ID:chanyejiawang),作者:孟雯
高效協同的社會化商業形態中,擁有12萬億市場規模的物流成為打通產銷全鏈的關鍵樞紐。伴隨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普及,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變革也提上了日程。
“降本增效”的產業生態大潮滾滾而來,數字世界與實體經濟、智能技術與傳統行業、消費連接與產業連接的邊界不斷被打破,催動底層流通邏輯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作為產業互聯網第一落地場景,物流行業的效率提升從消費端轉移到了供給側,以物流和供應鏈創新升級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一
物流,產業互聯網第一場景
泰合資本曾在一次調查中提到,物流是產業互聯網的第一場景。
原因在于物流行業天然存在的兩大特性:和商流緊密相關,商流的快速進化對物流提出了極高的升級要求;物流網在物理世界天然就是網狀結構,是對線上網絡的直接映射,也是最適合互聯互通的大場景。
物流連接著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在產品流通過程中充當著黏連劑的角色。不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物流行業一直面臨著資源成本高(倉儲用地、道路ETC成本等持續增加)庫存積壓、利用效率低、勞動力供給不足等問題。
2018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3.3萬億元,與GDP的比率為14.8%,這一比重超發達國家兩倍之多。
物流行業規范程度不高,信息化能力弱,底子薄,對數字化改造需求更強烈,尤其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更加劇了對物流體系的依賴程度。
物流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供應鏈的搭建,作為連接上下游的重要組織方式和運行方式,供應鏈在產品的設計、生產、流通一直到送達用戶的過程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合理完善的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不僅能夠讓企業擁有高效的物流配送方式,實現優化配置商品流通的最佳效果,更成為推動商業升級變革的一大基礎設施。
產業互聯網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而作為互聯網與產業發展鏈接者的供應鏈也發生著新的變化。在講求精細化運作的產業互聯時代,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能直接影響并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高級顧問王建宙曾公開表示,“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驅動下,傳統產業的數字鴻溝與行業門檻會被打破,供應鏈將大大拓寬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前景。”
這一點與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不謀而合,在今年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王振輝提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互聯網發展大勢下,供應鏈數字化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最佳入口,會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效率提升。”
二
數字供應鏈的底層紅利
新一輪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卷而來,新興技術推動了智能物流發展和供應鏈變革,供應鏈也將反向推動產業發展。
人口紅利、底層紅利逐年放緩,供應鏈的數字化對傳統模式帶來了顛覆性改變,一方面是單一節點的升級,另一方面是整個鏈條間的粘合程度變高,服務、技術、資源等非供應鏈因素不斷滲入,使得全社會各個行業的想象空間呈幾何級爆發。
從消費端來看,消費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大量服務都已轉向了O2O,線上線下的融會貫通給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帶來了一次質的飛躍,連帶著餐飲服務行業的供應鏈搭建也極為迅速。
典型例子就是每日優鮮、盒馬鮮生、順豐優選等平臺的出現使得生鮮冷鏈技術變得愈發完善,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急速”的購物體驗。
中國的消費正出現巨大變革,消費者不光關注產品本身,還追求購買商品全過程的體驗,這也是為什么每個企業都要對供應鏈優化、對數字化非常重視的原因。
這一場由C端到B端的傳導,通過需求驅動和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重構,重塑了各行業的流通邏輯,助力了企業供應鏈效率的優化提升,也帶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駛入深水區。
本文地址://www.110tao.com/dianshanglingshou/86791.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